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和畢業論文(設計)。理論課程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三類課程組成。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大學公共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及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理工類以及藝術教育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為小學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為小學教育的主干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訓、教育實習、教育考察、教育調查等。畢業論文(設計)包括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教育、教學和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
課程結構應覆蓋專業知識體系的主要知識單元、知識點。選修課程的范圍和數量應提出明確要求,以保證課程的可選擇性。有條件的高??砷_展中國國內(外)學生交流、各類形式和層次的聯合培養或雙語教學。
在總學分中,實踐課程所占比例應不低于25% 。
理論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與應用、大學體育、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創業基礎課程、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等,旨在提升學生的基本知識素養、科學與人文素養、道德品質和身心素質。
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中文、數學、英語、小學教育學、小學心理學、小學班隊原理與實踐、小學各學科教學與研究、中國小學教育史、外國小學教育史等。
各高??筛鶕W教育的培養目標確定各專業的方向課程,教學內容應涵蓋業務方面核心知識點,包括:小學教育學、小學兒童發展科學、小學兒童保育學、小學教育研究方法、小學特殊兒童教育、幼兒園課程、小學兒童語言教學、小學兒童健康教育、小學兒童藝術教育、中國小學教育史、外國小學教育史等 .
實踐教學
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訓、教育實習、教育考察、教育調查等。
教育見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教育機構進行的有關教育、教學、教研與管理工作的觀摩和學習。
教育實訓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模擬實踐中或模擬實驗平臺上進行的教育、教學、教研與管理的技能訓練。
教育實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教育機構進行的教育、教學、教研與管理實踐活動。
教育考察是學生對特定教育區域或教育機構現狀的實地勘察。
教育調查是學生對教育、教學、教研和管理工作具體問題的實地調研。
各高校應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在實踐教學環節納入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訓練。
小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可采取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教育、教學和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與特長,結合教育實踐,在教師指導下規范地開展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畢業論文(設計)選題與內容應符合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強調綜合運用所學理論與專業知識。畢業論文(設計)應遵守學術倫理,符合學術規范。各高校應為本科生指定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由各專業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必要時可聘請基礎教育學?;蚱渌愋徒逃龣C構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或管理人員參與指導。畢業論文(設計)應做到主題明確、資料翔實、方法科學、論據充分、推證嚴密、結構合理、格式規范、行文流暢、符合學術倫理。指導教師應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開題、研究、寫作、答辯進行全程指導,強化對選題、研究方法和寫作規范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