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及一下
1[.單選題]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最早探討教育學問題的著作是()。
A.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
B.馬卡連科的《教育詩》
C.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
D.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
[答案]C
2[.單選題]現場教學是教學的()。
A.主要組織形式
B.基本組織形式
C.特殊組織形式
D.輔助組織形式
[答案]D
3[.單選題]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
A.具體細則
B.基本要求
C.方針政策
D.主要技能
[答案]B
4[.單選題]在德育工作中,要統一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結合”的教育網絡。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則是()。
A.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B.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C.知行統一的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答案]D
5[.單選題]最早使用美育一詞的是()。
A.赫爾巴特
B.席勒
C.盧梭
D.孔子
[答案]B
6[.單選題]在一定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指導下,通過教學實踐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教學活動基本結構或范型是()。
A.教學組織形式
B.教學模式
C.教學方法
D.教學原則
[答案]B
7[.單選題]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其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形式為()。
A.自覺性
B.獨立性
C.主動性
D.創造性
[答案]D
8[.單選題]在學校與家庭、社會聯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班主任
B.任課教師
C.學校領導
D.團隊干部
[答案]A
9[.單選題]“足智多謀、隨機應變”表現的是思維的()。
A.廣闊性
B.獨立性
C.靈活性
D.邏輯性
[答案]C
10[.單選題]智力技能的特點是()。
A.物質性、外顯性、簡縮性
B.觀念性、內隱性、簡縮性
C.物質性、外顯性、展開性
D.觀念性、內隱性、展開性
[答案]B
11[.單選題]針對當前出現的人口、能源、環境等危機,對學生進行的旨在樹立一種積極的、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道德觀念的教育被稱為()。
A.生命教育
B.自然教育
C.環境教育
D.生態教育
[答案]D
12[.單選題]我國倡導的“三結合”教育是指()。
A.課內、課外和實踐教育三結合
B.教師、學生和家長教育三結合
C.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三結合
D.國家、地方和學校教育三結合
[答案]C
13[.單選題]學生上完第一節課后,不受這節課饒有興趣的內容的影響,自覺地做好上第二節課的準備。這是()。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轉移
[答案]D
14[.單選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引起的動機沖突是()。
A.雙趨沖突
B.雙避沖突
C.趨避沖突
D.多重趨避沖突
[答案]A
15[.單選題]教師根據成績對學生進行表揚或者批評。這種強化方式體現了班都拉提出的()。
A.間斷強化
B.替代強化
C.直接強化
D.自我強化
[答案]C
16[.單選題]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必然的聯系稱為()。
A.教育規律
B.教育法規
C.教育原則
D.教育政策
[答案]A
17[.單選題]動機具有引發功能、指向功能和()。
A.適應功能
B.信號功能
C.預測功能
D.激勵功能
[答案]D
18[.單選題]廣義的教育制度是指()。
A.國民教育制度
B.教育規章制度
C.招生考試制度
D.學校教育制度
[答案]A
19[.單選題]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實質是()。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會教育制度
C.學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答案]C
20[.單選題]《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于()。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答案]D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