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 id="w5533"><cite id="w5533"></cite></li>

      1. 免費課程

        成考客服

        意向調研

        咨詢

        題庫

        當前頁面: 首頁 > 備考資料 > 專升本試題 > 2021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基礎試題第九套

        2021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基礎試題第九套

        導讀: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基礎試題第九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教育學部分

        一、選擇題:1~12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稱為(  )

        A.氣質

        B.性格

        C.意志

        D.情感

        答案:D

        2.情緒與情感是以下列哪種選項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動機

        C.態度

        D.認識

        答案:A

        3.某下崗女工在找到工作時,感到平靜而高興是下列哪種情緒狀態(  )

        A.心境

        B.激情

        C.應邀

        D.熱情

        答案:A

        4.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引起的情緒是(  )

        A.心境

        B.激情

        C.應激

        D.熱情

        答案:C

        5.“滿意與不滿意”是情緒、情感的哪種兩極性作用(  )

        A.肯定與否定

        B.增力與減力

        C.激動與平靜

        D.緊張與輕松

        答案:A

        6.情緒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A.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

        B.B 客觀事物的外部現象

        C.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

        D.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

        答案:D

        7. 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必然的聯系稱為

        A 教育規律

        B 教育法規

        C 教育原則

        D 教育政策

        答案:A

        8.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在西方興起了批判教育學理論,其代表作之一是

        A 斯普朗格的《教育與文化》

        B 阿普爾的《教育與權力》

        C 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

        D 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

        答案:B

        9. 明確提出“教育適應自然原則”的近代教育家是

        A 夸美紐斯

        B 洛克

        C 馬申斯基

        D 第斯多惠

        答案:A

        10.在舊的社會制度下,可能會出現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新的社會制度建立后,舊的教育思想和理論還將繼續存在。這說明了

        A 教育超前于政治經濟的發展

        B 教育滯后于政治經濟的發展

        C 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D 政治經濟決定教育的發展

        答案:C

        11. 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錯誤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A 繼承性

        B 社會性

        C 永恒性

        D 獨立性

        答案:B

        12. 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聯系的,但又相對獨立,各自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質基礎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體育

        D 勞動技術教育

        答案:C

        二、辨析題:13~14 小題。每小題 6 分,共 12 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13.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興趣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答案:錯誤。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14.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情緒狀態。

        答案:正確。心境是一種緩和而又微弱的情緒體驗,這種體驗持續的時問較長,少則幾天數日,長則數年之久。而且它是一種非定向的彌散性的情緒體驗,它并不指向特定對象。

        三、簡答題:15~17 小題,每小題 8 分,共 24 分。

        15.簡述情緒的性質。

        答案:情緒為刺激所引起;情緒是主觀意識經驗;情緒狀態不容易自控;情緒與動機關系密切。

        16.什么是情緒,并簡述情緒與認知的關系?

        答案: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緒與認知的聯系:(1)認知是產生情緒、情感的前提和基礎。人們通過感知覺、記憶、思維等認識過程,有了對事物各種屬性的認識,才能有主客體之間需求關系的反映,從而產生情緒與情感,沒有對事物的認識就不能產生情緒和情感。(2)情緒對認知有動力作用。人的情感不僅以認識為基礎,反過來又會影響人的認識過程。情緒與認知的區別:(1)認知反映客觀事物本身的屬性,情緒則反映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需求關系。(2)認知活動隨意性強,情緒活動隨意性弱。(3)情緒比認知活動有更強和鮮明的機體表現。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了學生享有哪些權利?

        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學生享有下列基本權利:

        (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勞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3)在學生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后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依法提起訴訟。

        (5)依法享有受教育權、姓名權、榮譽權、隱私權、健康權等其他權利。

        四、論述題:18 小題。15 分。

        18.結合教學實際分析說明教學過程的五個基本階段。

        答案:(1)教學過程的五個基本階段:

        ①激發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學生學習的興趣、求知欲、愿望等。(2 分)

        ②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為了理解和掌握書本知識(間接經驗),學生必須有感性認識做基礎。(2 分)

        ③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在教學中,豐富學生感性認識的目的就在于幫助他們理解教材,領會理論。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對學生掌握知識體系具有重要意義。(2 分)

        ④知識的鞏固與保持。知識的鞏固與保持有利于深刻領會知識,自然地運用知識,他是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學過程中專門的知識鞏固工作就是各種形式的復習。

        ⑤運用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在于運用,它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技巧。(2分)

        (2)結合實際分析論述,酌情給 1~5 分。

        標簽:

        1、您目前的學歷層次:

        小學及一下

        初中

        高中

        中專

        大專

        2、你接受的拿證時長:

        1年以內越快越好

        1年到2年

        2年到3年

        3年及以上

        3、你為什么提升學歷:

        找工作

        考公務員

        辦工作居住證

        考證書評職稱

        4、您更偏向于哪種取證方式:

        全程無憂

        在家自學

        學校聽課

        輔導教學

        其他

        *您的姓名:

        *手機號碼:

        0

        2022

        報考時間:2022年09月11日 — — 09月17日

        考試時間:2022年10月23日 — — 10月24日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1. <li id="w5533"><cite id="w5533"></cite></li>